胰腺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管理好情绪,消除应激反应,可有效降低糖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https://m.39.net/pf/a_4591208.html

糖尿病是目前各种慢性病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全国患者以亿计数,可见糖尿病之广泛,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一般大家知道的糖尿病有I型和II型,只是还有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并且它才是真正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通过注射胰岛素,补充体内胰岛素的缺失

I型和II型糖尿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在此就不再做太多的描述,下面就针对大家不熟悉的这种类型,进行一些探讨,对大家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或许会有帮助,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们先看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

笔者去年因为保胆取石手术住院时,在每天的血糖检测中,空腹血糖指标经常会出现超标异常,医生一直怀疑我是糖尿病患者,反复追问,我告诉医生,我不是糖尿病患者,医生感到非常困惑,说你不是糖尿病患者,为何血糖如此之高?空腹血糖10点多,我只能说这属于应激性的高血糖症。

为什么我的空腹血糖会达到10点多呢?这是因为做胆结石清除手术后,胆囊的伤口尚未愈合,不能给胆囊增加过多的负担,所以基本上不能进食,只能靠输液来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因为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和输入的能量不平衡,身体为了防止出现生命危险,只好让身体进入应激状态,调动胰高血糖素来将肝糖、脂肪和细胞内的蛋白质进行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为身体提供能量,所以身体内的血糖水平就异常于平时的血糖水平,同时,胰高血糖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是互斥的,不能同时分泌。

住院将近三周,体重下降8公斤,原来还算是结实的肌肉,出现了严重松弛的现象,胳膊、大腿、小腿都出现了摆摆肉,皮一揪会拉起好长,这说明肌肉中的蛋白质被大量分解,细胞间质加大,胶原蛋白流失严重。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调理,那些摆摆肉明显消失,身体也处于良好的状态,血糖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目前的状态

发生在我身上的这种情况非常之多,如果身体不能长时间正常进食,身体就会进入低血糖状态,而低血糖对生命会构成威胁,所以迫使身体自动进入应激状态,其特征就是应激型高血糖症。

应激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糖尿病的认定标准应该是胰腺功能长期受损,已经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来对进入体内的糖类进行代谢,而短期的应激高血糖症只是在特殊时期的一种自救措施,本身的胰腺功能并未受损,一旦这种应激状态消失,身体就会恢复到正常的血糖代谢程序,也就不再会出现高血糖的症状。

而实际上,糖尿病的形成机制,与患者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息息相关,或者说,是自己的生活行为和习惯,为自己制造了糖尿病。

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会具有相应的病因,及一定的致病条件,二者缺一,都不可能使得这种疾病得到表达,这就是病理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病理学,医学的基础学科

糖尿病从形成机制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是I型糖尿病,或者称为先天性糖尿病,其病因可以说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因为自我的健康问题,导致了胎儿在胚胎的形成过程中,胰腺的功能被破坏,胰腺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形成先天性的胰岛素缺失,所以这类的婴孩在一出生,就是糖尿病患者。

I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

2、II型糖尿病,是在后天生命的存续过程中,主要因为各种不良的生活行为、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了胰腺功能受损,胰腺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体内血糖的代谢需要。

II型糖尿病多发于不良生活习惯

3、应激型糖尿病。很少有这类糖尿病的相关报道。可以说,现在的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有这类的糖尿病的,他们把自己简单地分为I型或者说是II型。导致这类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度的情绪紧张,使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内源性压力,致使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使得胰高血糖素持续分泌,将肝糖、脂肪甚至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胰高血糖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防止对血糖进行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应激型糖尿病源自各种应激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处于应激高血糖状态,那么就会使身体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而身体是不容许处于长期的低血糖状态的。因为血糖水平相对偏低,所以就会不断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长期下去,胰腺的功能就会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真正的II型糖尿病患者。所以说,低血糖是糖尿病前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II型糖尿病患者中,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激压力,或者说,应激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低血糖症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早上起来后,经过一个晚上的代谢,身体本身的能量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但却还是出现空腹血糖超标的异常现象。早上什么都没吃,那么这些血糖是从哪里来的?正常情况下,只有吃了食物,才会有糖类进入血液,形成血糖,那么在没有吃任何食物的前提下,为什么血糖水平会异常超标呢?

空腹血糖超标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呢?

而这个问题,正是引起应激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常常使自己处于紧张、愤怒、担忧、恐惧、妒忌、猜忌等等一系列的精神压力之下,产生应激反应,而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因为要应付各种战斗与对抗,或者遇到危险时随时处于逃跑状态,所以当应激反应发生时,身体会调动大量的血液到大脑(用于指挥战斗,或者决定是否逃跑)、四肢(用于战斗或逃跑,必须具有能量),在调动血液的同时,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迅速提高,因为血糖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没有足够的血糖,就不可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这是一种保命机制。

在调动血液和血糖的同时,其它非战斗器官将会受到抑制,如果这时身体在没有得到外来食物能量的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就会起作用,生产用于战斗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早晨还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体内的血糖水平却处于异常超标状态的主要原因。

家庭矛盾引起的应激反应

如果大家明白了因为自己的情绪压力,给身体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就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消除内源性压力,减少引发交感神经的兴奋的激发条件,从而有效地消除应激反应的产生,也就有效地消除了这类致病条件的产生。

只要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凡事不要过于计较得失,不要争个对错,许多家庭的琐碎小事,完全没必要争个输赢。现在的许多家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吵,家庭氛围紧张,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亲友之间的关系,往往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心中埋下了挥之不去的隔阂和阴影,甚至伴随一生,而这些不良情绪都是制造应激反应的根源,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导致身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消除掉,那么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慢性疾病也将会随之消失,包括糖尿病的发生。

和谐是健康的前提

因为有相当多的人,实际上只是暂时的应激反应导致的血糖升高,超出了正常的医学标准,但很可能就过早地被当成了糖尿病,从此真正进入了糖尿病大军。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应激型高血糖症,很好地调整个人情绪,消除压力,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合理的饮食结构,所有的前期高血糖症就会自然消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