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胃的背俞穴。
胃,是人体消化管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六府之一。
本穴内应胃腑,为胃之经气转输、输注于背部之处,并为治疗胃经病变之要穴,故名胃俞。
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浅层布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下缘旁开1.5寸处即是。
本穴能理中,和胃,降逆。善治胸胁痛,胃脘痛,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翻胃,呕吐,小儿疳积。现多用于胃下垂、胃痉挛、胰腺炎、糖尿病等。
用拇指按揉胃俞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各种脾胃病。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胃寒证、呕吐等疾病。
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胃痛、腹胀等疾病。
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泄泻、小儿疳积。
①配中脘、梁丘,治疗胃痛。
②配脾俞、大肠俞,治疗肠鸣、腹泻。
③配气海、行间,治食积血瘕。
④配水分、天枢、神阙,治泄泻。
⑤配内关、行间、气海,治食积血瘕,腹中隐痛。
⑥配公孙、内庭、至阳、三里、腕骨、阴谷,治谷疸,食毕则头眩,心中怫郁,遍体发黄。
⑦配脾俞、气海、天枢、行间、三焦俞、肾俞、子宫、子户、中极、气阴、复溜,治癥瘕。
⑧配水分、天枢、神阙,艾灸可治疗小儿腹泻。
⑨配中脘、足三里、内关,具四逆散之效,治肝气犯胃而致胃脘痛者。脾胃虚弱者加脾俞、章门、中脘。
本穴为胃的背俞穴,具调中和胃、消胀除满之功,为治胃病之要穴。治胃寒、吐逆、胀满、肠鸣、腹痛、霍乱、转筋、小儿羸瘦、下痢脱肛。兼取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疾之虚寒者,宜用灸。本穴司胃之运输,功用多在胃经,若痛在胃府,则宜酌取三脘矣。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胃俞穴对胃肠蠕动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实验表明,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针刺胃俞穴多数使胃电发生抑制作用,并可明显促进溃疡愈合。
动物实验提示,用重刺激手法针刺胃俞、脾俞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损伤的动物针刺胃俞,可促进其恢复,心电图亦明显好转。胃俞穴对内脏有较好的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