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好这五点,有效防胃癌 [复制链接]

1#
白颠风怎么得的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

医院消化内科健康讲堂第讲

做好这五点,有效防胃癌

胃癌的防治,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做到以下几点,远离疾病,健康生活。

一、情绪管理很重要

研究发现,胃癌发生和情绪低落抑郁情绪相关。易怒、焦躁、悲观情绪不可取,心情好,才能吃得香,心情好,胃口好,精神佳,身体棒!

在精神压力大时,总有朋友喜欢叫上三五好友,抽烟喝酒聊聊天,然而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不仅是心里发愁,胃也发愁。吸烟和喝酒是胃癌的高危因素,而且不仅仅是胃癌,多种癌症都与这些不良嗜好有关系。有研究指出,与从未饮酒的人相比,每天饮酒超过30g酒精的人,也就是二两白酒不到,患食管胃结合部癌的风险就要高将近五倍,吸烟者患癌风险则高两倍左右;若又吸烟又喝酒,那么即使每天摄入酒精15g,其患癌风险就会高出8倍!所以说,伤心难过之时,切莫吸烟喝酒,只会“愁上加愁”,要寻求积极向上的方式去排解不良情绪。

二、分餐用筷

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分餐制成为了主流的呼声,在一项媒体调查中,85.4%的网友支持公筷使用,但只有3.8%的网友表示家里一直有用公筷的习惯,可见公筷亟需在人群中推广。中餐分餐制的核心在于“公筷”“公勺”的使用,近日浙江温州专门出台了《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指出要做到“一菜一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可为每位就餐者提供一套公筷公勺和一套自用筷自用勺,即“一人双筷勺”。分餐看似复杂,其实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对健康的重视;分餐,隔离了病菌的传播,但不隔离亲情与友情。

三、拒绝高危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甚至血型,都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我们要在生活中对这些因素多加小心,尽量避免。

幽门螺旋杆菌是被WHO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类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与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密切有关。

最近几年,“夫妻癌”的发生越来越常见,经常出现夫妻双方相继诊断为癌症的案例。难道癌症也会“传染”?实际上,癌症肯定不会像新型冠状病*一样传染,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传染”。夫妻双方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相近,如果夫妻二人在一日三餐上不留心,喜欢煎烤油炸食物,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再加上合餐制,胃病乃至肿瘤很容易找上门。所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家庭而言格外重要。

在面对亲人因肿瘤而去世时,我们内心往往是悲痛的,感慨病魔的无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幸直系亲属因胃癌而去世,那么自身也就成为了胃癌的高危人群。芬兰的研究显示,若直系亲属患有胃癌,那么自身的患癌风险增高了近50%,其中若是兄弟姐妹中患有胃癌,那么风险会提升一倍!由此可见,若有胃癌的家族史,那么应该早点儿开始进行胃镜等项目的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四、胃镜检查是关键

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胃镜检查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很多人一提到胃镜,就心生畏惧,认为做胃镜是一项特别难受的检查。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很多改良的检查方式,包括无痛胃镜、胶囊胃镜等。胃镜检查十分重要,切不可“因噎废食”。

五、晚期胃癌要有信心

总结: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来源:健康科普分会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

高春燕

主任医师

工会主席

消化内科副主任

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保健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交大二附院进修;临床工作23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专利1项。

专业擅长: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他食管、胃、肠、肝、胰腺等多发病、疑难疾病的诊治;胃、单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腺瘤、早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滑肌瘤等肿物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空肠营养管内镜下放置术、EMR术、ESD术、胃柿石碎石术、内镜下止血术、尼龙绳联合EMR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Barrett食管氩气刀治疗术等内镜诊疗技术。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