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期头颈部右侧腮腺肌上皮瘤梭 [复制链接]

1#

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

涎腺ME是一种罕见的涎腺上皮性肿瘤,由肌上皮及其衍生细胞组成,发病率约为涎腺肿瘤的1.5%,其中70%位于腮腺,20%位于下颌下腺,10%位于小涎腺

病理特点

由于ME形态及生长方式的多样性、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复杂性,WHO分类将肌上皮瘤划分为一个独立的肿瘤,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浆细胞样型、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透明细胞型,ME可以一种类型细胞为主,也可混合存在。

腮腺等大涎腺ME主要以梭形细胞型、透明细胞型为主,而浆细胞样型、上皮样细胞型肌上皮瘤常发生于小涎腺。多数浆细胞样细胞型为良性,而梭形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可见恶性病例。

免疫组化在诊断ME具有重要价值,绝大多数肌上皮肿瘤细胞对S蛋白呈强阳性反应。近年来,Calponin已经成为肌上皮细胞较为权威的标记物。

临床表现

ME患者高峰年龄在40-50岁,好发于中年女性

良性ME临床一般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活动度良好,多数有包膜,与周围组织无黏连,边界清晰;

恶性ME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生长的包块,可突然生长加快,出现疼痛、麻木、面瘫、肿块固定等征象,肿瘤迅速生长者易侵犯周围组织,并出现淋巴道、血道转移。

影像表现

ME单发多见,术后复发者可以多发(本例患者十余年前多次手术)。肿瘤一般为卵圆形或分叶状,呈实性,边界清晰,直径一般小于3cm,多数囊变,很少钙化

肌上皮瘤有两种强化方式,依据病理类型不同,可表现为轻度强化型和明显强化型;明显强化区为丰富瘤细胞巢,其内含丰富的血管;强化相对较弱区域为肿瘤基质内黏液样变区或玻璃样变区。明显强化型ME由于肿瘤血管丰富,故其强化方式表现为早期明显的强化(本例早期强化明显,类似血管样强化),肿瘤周边可见迂曲的供血动脉。还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周边结节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对比剂向肿瘤中央填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