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丁香园大神范特西
前段时间分享了一例HCC(原发性肝癌),有站友提到肝转移瘤的鉴别,借此分享一例近期诊断的病例来加深印象。
Part1
患者男,64岁,肺小Ca术后两年,定期随诊,本次本人检查、采集。
扫查过程中发现右肝结节,图像如下↓
再放大来看↓
图像十分符合转移瘤典型表现“靶征”,即中央显示为低回声区,周边为高回声环结构,患者既往肿瘤个人史,结合病史也应该首先考虑肝转移瘤。
但仔细扫查整个肝脏,仅发现此一结节,似乎离完美诊断仅差一步,是否单发?早期转移还是其他?
在本人提示转移瘤后,临床收治入院,进一步检查MRI↓
上图中已用红色圆圈标出,肝内存在不少小结节灶,实为多发,近边缘肝右前叶此病灶较大(同超声所见)。
并非真正单发,实则为多发,但MRI的检查敏感性较超声确实高,但各有所长,超声用于术后的随访筛查又简单可行,互为补充。
Part2
获得患者肿瘤个人史的信息在肝转移瘤的诊断中至关重要,但少数情况下如患者未就诊明确原发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这时候留意肝内病灶的超声表现特点对诊断思路有许多帮助。
重要特点之一:多发。
肝内多发性病灶,要小心、要警惕转移瘤的可能,但有肿瘤个人史的患者即使“单发”亦不可放松警惕,诊断对后续诊疗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患者进一步检查的获益更多,如本例。
多发病灶回声并无特征性,与原发灶不同来源相关,可以表现为低回声、等回声,甚至高回声
重要特点之一:识别特征性表现“靶环”征。
靶环征英文名bulleyes,字面直译“牛眼”,过去在许多翻译著作中亦直称之为牛眼征。
但在英文习惯用语中,实际上意指为靶环↓
转移瘤生长迅速,中央供血不足,容易出血坏死而呈低回声,周边高回声环,表现类似箭靶。
如上所言,牛眼征的说法不过是书面直译,并非发现者初衷所意指。
因此,包括本人,早年在接触超声学习时,会将典型转移瘤的表现与牛眼征中的牛眼联想在一起,似乎还找到一些形象之处。
因为是bulleyes的直译,但实际上像的是eyes,不是bull的eyes,换成其他行不行?羊眼,猪眼呢?
这就无从追究了,毕竟英文习惯用语里指的并不是牛眼而是箭靶。
当然,很有可能在形成这样习惯用语前,外国人也是从牛眼获得了灵感。
最后,更推荐大家使用“靶征”,更加贴近发现者的初衷,但如果有站友已经形成脑海里的印象,习惯称牛眼征,倒也无妨。
答案:低回声者多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肝转移。
高回声者多来自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胃癌、食管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