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后奥运问题"不会困扰我国经济
,北京为举办奥运会,从2002年至2008年,共投入2800多亿元,这2800亿元是拉动北京经济这几年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此而言,奥运会后这部分支出的急剧减少,也将成为后奥运低谷出现的主要诱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基础设施,比如环保交通等项目,并非全是为了奥运而建,主要还是为了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领域相继实施,从而将对奥运会之后的投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比如,奥运会后,北京轨道交通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到2015年将达到500多公里。
至于奥运体育场馆的利用问题,北京拟采取商业开发、酒店、展览、会议等综合利用,以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比如,对体育场馆比较集中的奥林匹克公园一带,北京将打造一个亚奥新区,有意识扶植旅游、体育、文化、信息、会展等产业,并且加快办公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整个新区将被定位成“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业和会展业为主的城市新的功能区”。目标是否能实现,还要接受时间考验,但至少现在目标是清楚的。
就房地产来说,奥运效应对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和投资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奥运会后,北京的投资规模不会减少,至少不会有大的减少,经济增长受投资减速的影响不大,这些因素使得北京的房地产投资在奥运会后不会有一个大的下降。
综上分析,所谓“后奥运问题”即使在北京会发生,也不是很严重。就全国来说,这种低谷效应更不明显。近几届奥运会的举办证明,奥运后对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影响没那么明显。对于经济大国而言,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还是取决于其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的情况也说明,尽管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影响明显,但全国经济增速不会因奥运会有较大提高,测算表明,奥运会对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会带来0.4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另外,奥运会还涉及青岛、秦皇岛、沈阳、天津、上海和香港六座城市,但因它们都是单项比赛,奥运会无论在举办前还是举办后对其经济的影响都不是很大。
我国现在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好,加之地域辽阔,经济结构比较齐全,出问题的回旋余地比较大,因此,基本可以排除我国经济出现“后奥运问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