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32岁老师咳嗽半年确诊肺癌,手术后三次复
TUhjnbcbe - 2024/7/5 17:37:00
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96.html

4月15日—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杭州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马胜林教授表示,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尽管其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治疗精度越来越高,治疗疗效也越来越好,但攻克癌症最理想的途径不是治疗,而是预防。

为了宣传科学的防癌方式,唤起社会大众的防癌意识,即日起,浙医在医院和杭州市抗癌协会,共同推出“名医专家话肿瘤”系列。医院知名肿瘤专家,为广大读者进行专业权威的防癌科普。

癌症筛查

是目前最有效的癌症预防措施

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万,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数达万。

根据年浙江省相关监测数据显示:恶性肿瘤仍是我省居民第1位死亡因素,我省居民恶性肿瘤年发病率为.80/10万,年死亡率为.37/10万。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和胰腺癌为我省居民死亡率最高的5大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68.34%。

杭州地区恶性肿瘤的年发病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病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

医院副院长邓清华介绍,癌症可防可治,而“一盎司的预防重于一磅的治疗”。癌症预防是一门以人群为对象,以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的的肿瘤学分支,是人类抗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消除导致癌症发生的各种因素,防癌于未然,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避免接触致癌物、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二级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癌于开始,包括对癌症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对癌症高危人群的筛查等;三级预防是针对癌症患者,目的是为了改善癌症幸存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防癌复发。

相比病因学预防,癌症筛查是相对被动的癌症预防措施,但却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癌症预防手段之一。通过简便的诊断工具,在无症状的癌症高危人群中检测出癌前病变或非浸润性癌或早期浸润性癌,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目前癌症二级预防的重要举措。

“很多人对癌症有一种恐惧心理,对癌症筛查也抱有抵触情绪。其实癌症并没有大家想象中这么可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这也是我们倡导高危人群要重视癌症筛查的原因。”

不是所有癌症都需要接受筛查

也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被筛查出来

但以下七种恶性肿瘤可望通过早筛

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具名的恶性肿瘤超过种,但不是所有类型的癌症都需要筛查,也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够被筛查出来。

邓清华副院长表示,一般而言,适合筛查的恶性肿瘤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发病率高,且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有简便、高效、无创(微创)的筛查工具发现早期无症状的癌症病灶或癌前病灶;三是经筛查发现的恶性肿瘤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且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目前公认的适合做癌症筛查的癌种主要是以下七种:

1.宫颈癌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HPV)所致,尤其是宫颈鳞癌。通过宫颈涂片检查联合HPV筛查,可以使宫颈癌的死亡率降低80%。

2.肺癌

肺癌的发病因素比较明确,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大致癌因素,对肺癌高危人群每年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可以降低20%的死亡风险。

3.乳腺癌

年,全球范围内的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万,首次超过肺癌。乳腺癌位列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乳腺超声检查或乳腺X线检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进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风险。

4.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大部分肠癌是由腺瘤或息肉演变而来,通过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方式,能够根治癌前病变,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或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肠癌患者的预后。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5.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在逐年上升,而我国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五年生存率仅在66%左右。基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有望提高前列腺癌的早诊率,降低前列腺癌的整体死亡率。

6.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我国50%-7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对慢性肝病患者或乙肝病毒感染者行肝脏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肝癌的死亡率。

7.胃癌

目前我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日本的70%,其原因是我国胃癌缺乏早期筛查。我国70%的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通过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可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降低胃癌的病死率。

4月15日—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我们将每天请一位医院的专家,就一类肿瘤进行科学解读。今天请胸部肿瘤病区副主任陈雪琴谈肺癌。

32岁老师咳嗽半年确诊肺癌

手术后三次复发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一,根据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年龄性别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示,50岁以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快速上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可以忽略患肺癌的风险,近年来,肺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来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女不少见,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几岁。

陈雪琴主任讲述了其中一位病人的故事——

这位病人姓张,32岁,职业是老师。张女士清秀漂亮,人高高瘦瘦的,脸色有点苍白,说话时嗓子有点哑。来就诊时是老公陪着一起来的,两个人手拉着手,看起来很恩爱。

“肺癌,已经第三次复发了。”这是她开口跟我讲的第一句话。

我以往接诊的肺癌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她算是很年轻的。详细询问了病史,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张女士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烟。她和丈夫都不抽烟,学校也有明确的禁烟规定,所以不存在长期接触二手烟的可能。如果不是咳嗽半年不好,医院检查,更不会想到自己会得肺癌。

张女士来找我之前,医院做过几次手术了,她的病症发现时还是早期,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后,有一段时间挺好的。但不幸的是,第一次手术后仅隔一年左右就复发了。

接下去又是手术、复发、手术……我还记得,她说着说着忽然情绪崩溃,掩面大哭。原本这个年纪,小夫妻正准备要孩子,可突如其来的疾病正常的生活都毁了。丈夫为了陪她治病,辞了工作。

对癌症患者来说,心态很重要,我安慰她一定要放宽心。她还是积极配合治疗的,毕竟还年轻,未来路还长。

医院开设的肺癌诊疗一体化门诊,集聚了胸外科、胸部肿瘤内科、胸部肿瘤放疗科、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可以针对患者个体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我们一体化团队仔细询问病史并阅读CT片发现,张女士反复复发的部位是淋巴结,常规的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并不能完全解决,局部需要放射治疗的介入。

针对她肺内转移的情况,我们又为她制定全身系统治疗,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后来,她的病灶逐渐消退。肺转移后治疗至今将近3年时间了,她定期回访,目前身体情况基本稳定,生活也慢慢回到了正轨。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种特效药对于晚期肺癌可以治愈。对肺癌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关键的。

早期肺癌和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早期肺癌手术后10年生存率可高达92%,5年生存率高达95%;而一旦确诊为晚期,过去5年生存率只有4%,如今靶向免疫治疗时代,也不超过20%。

我们建议,40岁以上的高风险人群,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哪些人属于肺癌高风险人群?吸烟包年数≥30包年的;被动吸烟超过20年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还有一些有职业暴露史的,比如装修工人、厨师,这些都算。

没有肺癌家族史、40岁以下的人群,一般不建议做肺癌筛查,但如果非要进行查体,与其做胸片,不如做低剂量螺旋CT。因为胸片会漏掉80%以上的早期肺癌,而低剂量螺旋CT相当于对肺部做了一个断层扫描,小于5mm的结节都能被清晰发现。

相比其他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病因素还是比较明确的,70%以上的肺癌发生都和吸烟(包括二手烟和三手烟)相关。此外,空气污染、厨房油烟也是导致肺癌的高危因素。

除了像张女士这类不明原因的发病,也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32岁老师咳嗽半年确诊肺癌,手术后三次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