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完饭后都会困,认为是大脑供血不足所致,饭后的血液就会集中到胃肠道来,集中力量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这样供应大脑的血液就少了,所以才比较嗜睡。
事实上,正常的机体有独特的机制让大脑的供血保持平稳,即便其他器官的血液分配有所改变,也不会对大脑的供血造成影响。举个例子,我们运动时虽然肌肉的供血大幅度增加,但大脑的血供仍然保持稳定。由此看来这种说法靠不住。
关于餐后为什么嗜睡的问题,科学界还没有个统一确切的观点。但经过各种研究,发现了几个比较站得住脚的答案,这很可能是体内激素在“作祟”:
与胆囊收缩素有关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体中分泌的胆囊收缩素通常在进餐后两小时内升高,而在两小时后,这种收缩性分泌的量减少了。我们体内的胆囊收缩素与睡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胆囊收缩素含量越高,越容易疲劳。
与食欲素含量低有关
食欲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有研究发现,进食会导致血糖升高,当血糖浓度高时,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导致食欲素含量降低,食欲素含量低下就会表现出困倦,而食欲素含量高的时候,人会变得清醒且活跃。
与副交感神经亢奋有关
通常食物的刺激会让副交感神经相对亢奋。兴奋的副交感神经除了会增强我们的消化功能、促进吸收营养物质及补充能量之外,还会让我们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体温降低、呼吸减慢,而这些表现都容易引导我们进入睡眠。
与糖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有关
科学家发现,导致人们饭后变困的“罪魁祸首”可能是我们食物中的糖分。吃过饭后,血液中逐渐升高的血糖水平刺激人体分泌了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在帮助人体控制和维持血糖稳定的同时,“无意中”让血液里更多的色氨酸进入了大脑。而色氨酸会最终转化成可以让人萌生睡意的褪黑素。另外,胰岛素还可以促进人体的钾离子从血液进入细胞,如果人体处于轻度低血钾状态,人体也会出现疲劳和嗜睡。
与饮食结构有关
当食用淀粉更易消化的食物时,血糖上升相对较快会更容易嗜睡。
米面等食物在饭后引起的血糖变化较为剧烈,会刺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而产生更多的褪黑素。而蔬菜在饭后引起的血糖变化相对比较缓和,刺激人分泌的胰岛素相对较少。也就是说,吃的米面越多,越容易犯困。另外吃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越高,胆囊收缩素水平越高,也越容易嗜睡。
以上是从人体内部来解释餐后犯困的原因,那么反映到人的外在行为上,我们会发现下面几种情况会更容易导致餐后犯困的发生:
1、餐前的饥饿程度,饿瘪了才去吃饭就会犯困。
2、进餐量有关,吃多了就犯困。
由此可见,饭后困倦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经常犯困的可要注意了,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它在警告你,目前的饮食结构不够健康,很可能会导致患糖尿病。美国杜克大学综合医学研究中心营养学家贝思·里尔顿博士表示,日常饮食中,一次摄入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血糖突然升高,过量的葡萄糖堆积在血液里。与此同时,胰腺则“努力”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人体器官负担过重,得不到休息,就会出现昏昏欲睡、疲劳透支等感觉。因此,面对偶尔的饭后犯困无需恐慌,但如果饭后犯困的情况越来越常见,那就有必要排查一下糖尿病的可能了。
尽管饭后犯困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提醒大家,饭后不可立即睡觉!餐后就睡不但不利于消化,还可能引起食物反流,刺激食道。饭后不妨站个十几分钟,或者起来走走,半小时之后再睡觉。一方面可以缓解餐后立马出现的倦意,另一方面也给了消化系统工作时间,减少它的负担。
另外,睡觉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则会出现一睡不知所醒的状况,醒了甚至会觉得轻微的头痛和全身无力。以午餐为例,餐后午休15~30分钟最适宜,能达到较好的养精蓄锐的效果。醒不来的小伙伴最好设定闹钟,不要睡太久哟。
为了避免出现吃饱就犯困的现象,可以这样做:
1.不要吃饱。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感觉不饿了就停下,大约七八分饱。
2.注意饮食。减少白米饭和馒头这种升糖指数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少油腻的肉类摄入量,更不要摄入含糖饮料,炒菜等可以不做改变。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比如豆类。增加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坚果、干果以及蔬菜。
3.增加运动。饭后不要立刻坐下休息,建议慢走20~30分钟,养成每天慢跑或者健步走的习惯,可以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减少白天犯困的几率。
4.早睡早起。每晚11点前进入熟睡状态,保证23:00到6:30之间的充足睡眠,有助于一整天保持上佳精神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为什么饭后容易困,以及一些注意的事项,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