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11年医学博士拒绝给癌晚期父亲治疗就
TUhjnbcbe - 2025/7/27 16:34:00
白癜风在线咨询 http://www.pfzhiliao.com/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人工心肺机。

得益于人工心肺机,医生能够在进行心脏手术的时候对患者进行体外循环技术,让心脏移植等重要的手术得以实践。

可以说是人工心肺机的出现让现代医学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如今人类已经能够通过ECMO(人工心肺机)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延长患者的生命,甚至是一些从传统意义上已经被宣告死亡的患者,也能够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实现某种意义上的生存。

但是,这种技术的出现却一直都受到争议。ECMO的出现给医生带来了新的抢救手段,但却未能减少一些病患的痛苦,甚至加剧病患家属的道德风险以及病患在临终前的痛苦周期。

其实,带来问题的远不止ECMO技术,现代医学中的诸多临床诊疗手段都面临着诸多伦理、道德上的风险。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一位医生

浙医院的副院长、康复医学中心的主任陈作兵,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博士研究生学位,是一位长期从事重症医学以及康复医学的专家医师。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陈作兵对于现代医学的有着独到的认知,并且在关于生命、现代医学、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的理念也都独树一帜,曾经陈作兵还作为白岩松的嘉宾接受了CCTV1的专访。

但就是这样一位拥有着极为丰富临床经验,并且在医学上有着独到见解的专家医生,却在年时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因在于当年5月3日的杭州《都市快报》,刊登了陈作兵的一篇医学手记,在这短短的余字的手记中,道出了一个备受争议而又让人无比心酸的故事。

原来在年的4月,陈作兵的父亲被诊断患上了腹膜恶性间皮瘤,这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旦患上之后生存率极低。

根据国内癌症专家的描述,通常情况下这种肿瘤一旦发病只有通过一种叫做“腹腔联合药物热灌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发病在早期,通过化疗之后的两年期存活率不到80%。并且预后极差,多数患者即便接受了治疗也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死亡。

在陈作兵的《医生手记》中提到:“作为医生的我十分内疚,赶紧医院治疗。由于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同事亲友们纷纷提出一系列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热疗等。以往都是我给别人挑选方案,现在轮到给父亲决定治疗方案时,我却束手无策。”

在得知了父亲的病情之后,陈作兵很矛盾。作为医生的他,当然知道要想延长父亲的生命有很多方法。

尤其是从事重症医学多年的陈作兵,只要患者不是脑死亡,就能在体外设备的帮助下维持生命。

但是从医多年,陈作兵当然也知道要是走到了这一步,对于患者而言是多么的痛苦。

陈作兵的父亲发现患有这种肿瘤时已经处于晚期,在得知了父亲的病情之后,陈作兵没有隐瞒而是对自己的父亲说出了实情。

医院住院的陈作兵父亲陈有强一开始倒也还算是配合治疗。

医院见到了太多的病友因为癌症晚期而变得瘦骨嶙峋,痛苦不堪之后便找到了当时的主治医生,同样也是陈作兵多年的好友高大夫,并对对方说道:“我实在不愿意看着儿女这样奔波劳累,也不愿意自己变成别人那个样子,你们让我安乐死吧。如果你们做不到,我宁可跳楼。”

后来高大夫将陈有强的想法告诉了陈作兵,在听完好友的讲述之后,陈作兵来到父亲的病房,对父亲说道:“爸爸你放心,活着的时候,你那么坚强;走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让你太痛苦,一定让你安安静静地离开。”

作为儿子的陈作兵并没有拒绝父亲的请求,而是支持了父亲的决定。

给予父亲最后的快乐时光

其实作为一名医生,陈作兵知道有很多种方式来延长自己父亲的寿命,只要父亲愿意,陈作兵倾其所有也会为自己的父亲治疗下去。

但是陈作兵知道,父亲不是一个惧怕死亡的人,而相较于死亡,却更害怕痛苦地活着。

在这几天之后,陈作兵的父亲一直拿着自己喜欢的诸如《庄子》《老子》这样的国学书籍阅读。陈作兵知道,父亲显然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

尽管陈作兵已然知晓了父亲的想法,但是这样的重大决定还是要经过家庭商议之后才能决定。

于是没过几天,医院的病房内召开了一次简单的家庭会议。当时陈作兵将可以采取的治疗方式告诉了父亲。

按照当时主治医生的建议,要是采取化疗并且效果显著的话也许还能延长几个月的生命,并且是公费医疗,花不了多少钱。

然而,在听完陈作兵的讲述之后,父亲只是表示让自己考虑下,第二天回答他们。

当天晚上,陈家人没有一个睡得着觉,都希望父亲能够接受治疗。

第二天天还没亮,陈作兵与姐姐就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说陈作兵的父亲已经决定好了。

来到病房后,陈作兵只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回答,那就是“想在最后的日子回老家看看!”

父亲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于是陈作兵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陪着父亲在杭州安心地玩了几天之后便带着父亲回到了老家。

几天后,陈作兵陪着父亲开车回老家。其实从杭州回到陈作兵的老家通常只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这一次陈作兵却花了整整五个小时的时间。

因为陈作兵知道,这或许是父亲最后一次走这条路了。

回到老家的村子,往后的日子陈作兵的父亲都是由母亲照顾并陪伴。只要是陈作兵父亲想吃的东西,陈作兵的母亲都会找来并精心烹制。

那段时间,陈作兵的父亲与母亲就像是多年以前刚结婚时候那般。而陈作兵的父亲也趁着人生的最后时光经常与自己的朋友们喝茶聊天。

如果不说陈作兵的父亲是一名病人,任谁也不会觉得这样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经行将就木。只要有时间,陈作兵也都会赶回乡下多陪陪自己的父亲。见到父亲在回到农村之后气色一天天地好起来,有时候陈作兵也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忘记掉父亲是一个已经处于癌症晚期的病人。

有一次,父亲对陈作兵说道:“你看这水,一点一滴流到小溪里面,流到金沙河里面,再到富春江、钱塘江,最后汇进东海,无声无息,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啊!”

尽管父亲在那段日子里过得很是开心,但陈作兵却承受着来自老家乡亲们的非议。

很多人并不愿意去了解实情,只凭自己的想象就武断地将陈作兵说成是一个不孝子。而有的人,即便是知道陈作兵的迫不得已,也会在背后瞎议论。

就像是鲁迅笔下将祥林嫂逼向绝路的那些长舌妇们一样,时隔多年这样的人并没有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消失,依旧潜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

对于这些,陈作兵与父亲并没有计较太多。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生死的人,又何惧别人的这些闲言碎语呢?

最终选择放弃抢救

年,在开心地过完春节之后不久,陈作兵的父亲就医院。

陈作兵按照父亲的意愿,没有进行化疗等无意义的治疗,只是正常的输下液,然后开些止痛的药,进行对症治疗。

没过多久,陈作兵的父亲便进入了弥留。

临终前,陈作兵的父亲交代了最后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陈作兵能够在其逝世之后将骨灰带回老家去,安葬在陈作兵奶奶的墓旁。

父亲还对陈作兵说到,其实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的妈妈,要陈作兵等好好地照顾母亲,要是哪天陈作兵的妈妈也得到重病,一定不要让她太痛苦。

年3月22日凌晨3点左右,陈作兵的父亲送进了抢救室。陈作兵的母亲打来电话,传达了医生的询问。

“要不要进行抢救?”

这个陈作兵曾经多次询问病患家属的话,这次却成为了压在陈作兵心头的一个难题。

陈作兵知道全部的抢救流程,也知道在抢救过程中作为患者将要承受的痛苦,更知道那些医疗仪器一旦使用所面临的高昂费用。

各种各样的念头全都出现在了陈作兵的大脑里面,让这个从事多年的重症医学,见惯了生死离别的大夫也不知所措了起来。

最后,陈作兵想起在英国进修时的导师查理。对方是一名资深的急诊专家,在其患上胰腺癌后放弃了原本能够将其生存率提高数倍的放、化疗方案,医院的治疗。

想到父亲在老家那几个月的快乐时光,此时的陈作兵已然有了答案。

父亲的人生已经圆满,又何必再做无意义的事情了。最终陈作兵在电话中告诉自己的母亲道:“如果父亲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就不要采取抢救措施了。别打扰他,让他安静地离开。”

三个小时后,陈作兵的父亲走了,没有太多的痛苦。

可是对于陈作兵的议论却没有终止。

很多人,将自己对死亡的畏惧,转化为对他人的苛求,不断地制造舆论攻击者陈作兵,甚至还给其扣上了“不肖子孙”的帽子。

对于这样一些话,陈作兵一直也没有进行反驳与解释。只是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简单地介绍了自己与父亲之间最后的欢乐时光,并且表示哪怕所有人骂,他也不会后悔。

此后,陈作兵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医学事业中。也正因为有了患癌家属的这段经历,让陈作兵对于生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参考资料:

《读者》年第18期《让他安静地离开——一位医生儿子为癌症父亲作出的临终选择》作者:晓煜

新闻人物陈作兵:另一种选择放弃治疗父亲的选择值得尊重腾讯网

[视频]陈作兵:另一种选择治还是不治一个艰难的选择来源:央视网年05月27日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医学博士拒绝给癌晚期父亲治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