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人类医学实验偶然的神奇发现里,探究糖尿
TUhjnbcbe - 2025/7/28 19:52:00

糖尿病是大家很熟悉的疾病,10个人里面可能就有一两位此病患者,它已经比流行感冒更广泛、更严重的侵扰我们的健康。千百年来,我们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大量存储能量,这一进化让我们很难对美食诱惑产生强有力的抵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人们不再为饿肚子发愁,很多因能量存储过多造成的身体疾病随之而来。

公元前年前后,古埃及的医生们记载了一种“多饮多尿”的疾病,甚至还记载了利用谷物、水果和甜酒治疗的过程,据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糖尿病的文字记载。

我们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医书《素问》里有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甘美”“多肥”不就是高脂高糖吗?到了隋朝,《古今录验方》中也记载了“小便至甜”的观察。

而糖尿病的英文diabetesmellitus正是由diabetes和mellitus分别代表“多尿”和“甜”,这个名字正是这种疾病症状的反映。

01

出现糖尿病症状的患者到底是身体哪里生病?

年准备研究动物消化系统功能的两位科学家约瑟夫·冯梅林和奥斯卡·闵科夫斯基对视了一眼,然后对狗子们动了刀子,刷刷刷几刀摘掉了它们胃和小肠之间的一个小小器官——胰腺。他们猜想,狗子们醒来后一定胃口很不好。

谁知,结果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小狗醒来后,饲养员大妈冲他们抱怨,因为本来训练好好的狗子们突然开始“嚣张”起来,随意撒尿,搞得狗窝里臭气熏天,满地狗尿还引来无数苍蝇和蚂蚁,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

饲养员大妈很生气,可两位科学家却面面相觑。不对啊,不是应该胃口不好,怎么会尿尿满地还引来苍蝇和蚂蚁的光临。难道是尿液含糖?

两位科学家迅速调整了研究方向,将目光放在胰腺摘除和尿液含糖量的关系上。也正是这次对狗子动刀的偶然性发现,科学家对糖尿病病因的研究转移到正确的路途上来。几只狗子被摘除胰腺后,很快血糖飙升、多尿、糖尿,数周后死去,这些典型症状和病程与人类糖尿病患者非常相似。

这两位科学家证是现代糖尿病的揭幕者,而他们的这场无心插柳,让人类终于找到,胰腺的病变正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

12年后,美国医生尤金·奥培在接受医学训练时的又一次偶然发现,让科学家真正将糖尿病病因的追踪放到了正确的部位上来。奥培在糖尿病尸体解剖发现,胰腺中央部位的胰岛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萎缩。这就证明胰腺的病变并不是全部,而是胰腺中央部位的胰岛!

而胰腺腺泡细胞参与消化,胰岛能够合成分泌出神秘的物质——胰岛素,这是构成胰腺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构。

因为这两次伟大的发现,科学家们似乎找到了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胰岛素。

02

提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曙光

提纯胰岛素成为20世纪初科学家们争先恐后的科学竞赛,让那些处于糖尿病折磨下的病人也看到了一丝生命的曙光。但这项复杂而艰苦的研究因为伴随着战争而迟迟未能开花结果。

直到年,加拿大一个小诊所的懵懂的年轻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偶然从一篇糖尿病论文中获得灵感,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天才想法,带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持,他对着老师的狗子们动了刀,实验室的10条狗被分成两组,一组摘除胰腺,一组杀狗取胰,从中提取粗提液。随后,粗提液将被注射到糖尿病狗体内,检测血糖变化。

很快班廷和他的伟大助手们就发现10条狗根本不够用,自掏腰包从市场买回更多的狗,直到第92只,奇迹出现了。这只幸运的牧羊犬在注射了胰腺提取液后,精神焕发。

接下来的兴奋的班廷和助手放弃了在狗身上动刀,改为收集屠宰场废弃的牛胰腺,纯化胰岛素的工作正式步入飞速阶段。而班廷正是伟大的胰岛素发现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拿大的国家英雄和无数糖尿病患者的救星。原本骨瘦如柴静候死神降临的患者们在接受胰岛素注射后,几乎瞬间重获新生。

班廷火炬

20世纪20年代胰岛素宣传海报上的女孩休斯就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最早受益者之一,她的一生接受了约次胰岛素注射,让她摆脱了家族疾病,活到了73岁,并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历史研究会的创建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场胰岛素的发现之旅不仅仅是班廷式科学家们的研究之旅,也让人类拨开云雾,正式踏上治疗糖尿病的征途。

伊丽莎白·休斯

03

胰岛素对所有糖尿病都有效吗?

我们的一日三餐血糖指数都不一样,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这是我们身体天然存在的血糖感受器。但是如果血糖“感受器”失灵,自身免疫系统杀死了产生胰岛素的贝塔细胞,就失去了合成胰岛素的能力。那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往往是儿童,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

胰岛素能够打开肌肉和脂肪细胞的葡萄糖通道,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可以通知肝脏细胞停止生产更多的葡萄糖,这是一个血糖“效应”器。如果血糖“效应器”失灵,对胰岛素失去响应,就是2型糖尿病,也是主流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运动都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它是一种代谢疾病。

很快科学家们发现胰岛素注射对1型糖尿病效果立竿见影,但对2型糖尿病效果甚微。

这次出场不是狗子,是山羊和草——山羊豆。

同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牧民发现自家山羊吃了一种叫“山羊豆”的牧草出现肺水肿、低血压甚至麻痹和死亡。这种引进自欧洲的草很快引起了畜牧科学家的注意,本着造福畜牧业的出发点研究这种造成牲畜死亡的有害植物,结果科学家们却发现哪里不对劲,这种草里的山羊豆碱能够非常剧烈的引起血糖速降。这不是糖尿病的克星吗?

历史是不是非常相似,之前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学家“碰巧”发现了胰腺的作用,而研究畜牧的科学家也“碰巧”找到了对抗糖尿病的神草。

可惜的是,同时代的胰岛素拯救垂死的糖尿病人的疗效太过显著,尽管有机化学家们已经从山羊豆碱里微调化学结构,最终找到了神奇的二甲双胍——也就是直到今天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药物,可当时胰岛素注射依然是医生们不二的选择。

而等到二甲双胍再度因为一位菲律宾医生误用于治疗流感,导致患者严重低血糖,从而再度被科学家们重新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人类医学实验偶然的神奇发现里,探究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