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精彩微课堂赵秀英教授血清标志物PIV
TUhjnbcbe - 2020/11/28 3:10: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364576.html

编者按:

首届“PIVKA-II全国教育项目”精彩微课堂在《国际肝病》微网站继续开讲。在本期课程中,我们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赵秀英教授,通过临床经典病例的分享,与广大医学同道一起探讨PIVKA-II在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肝细胞癌的临床挑战

年全球关于肿瘤发生的调查中,肝癌发病率在全部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七位,而死亡率则高居第三位。我国是肝癌大国,据统计中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在中国,有80%的肝癌是乙肝相关疾病引起的,其他原因还包括丙肝、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虽然乙肝疫苗的接种以及慢乙肝患者抗病*治疗的普及,乙肝相关的肝癌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不断有研究发现代谢性肝病同样会导致肝癌发生,因此肝癌依然是我国乃至全球沉重的医疗负担。

目前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来自临床和实验室检验两大方面。临床方面,肝癌发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并且发病症状多数为非特异性的,如腹部包块、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疸、皮肤瘙痒、体重减轻或者发热。

另外,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虽然超声检查是目前公认的重要的肝癌筛查手段,但是超声对于肝癌的诊断存在局限性,容易受到操作者个人水平的影响,同时在有结节性肝硬化基础的患者中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血清标志物在HCC早期诊断中同样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常用的有AFP、GP73、γ-GT和DCP/PIVKA-II等。AFP检测对肝癌的诊断存在不足,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指出,AFPng/mL可考虑诊断肝癌。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有超过3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尤其是早期肝癌和小肝癌患者。同时其他肿瘤(如睾丸癌,生殖细胞肿瘤,胃癌)、病*性肝炎活动期和妊娠期间,AFP均有升高表现,此时用AFP来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存在明显的缺陷。

我院长期随访的一位肝癌患者在十多年的肝癌诊疗过程中,AFP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即使在肝癌复发时也未见明显升高。研究观察肝癌术后复发的病例,AFP升高不明显,而GP73则明显升高,显示联合AFP与其他生物标志物对肝癌诊断及治疗、预后监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常见的联合生物标志物包括α-L-岩藻苷酶、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同时检测CA、CEA、CA、CA有助于对肝癌的鉴别诊断。

PIVKA-II的临床应用

PIVKA-II(ProteinInducedbyVitaminKAbsenceorAntagonistII),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也叫DCP(脱-γ-羧基凝血酶原),是凝血酶原的一种异常形式。在机体内凝血酶原前体在维生素K依赖的羧化酶作用下产生正常的凝血酶原,当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酶原前体的谷氨酸羧化异常,从而产生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

PIVKA-II最先在年由Liebeman发现,他的研究发现在活检确诊肝癌的76例患者中91%(69/76)PIVKA-II阳性,其中51例高于ng/mL。PIVKA-II与AFP无相关性,表明二者有联合的优势。有研究报道,PIVKA-II与AFP联合应用可以对84%的肝癌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

国内的一项研究纳入了例肝癌患者(其中80例早期肝癌和56例中晚期肝癌)和56例肝炎患者、例健康对照。结果发现,PIVKA-II在区分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癌的作用上明显优于AFP,同时在诊断有肝硬化基础病变的患者中PIVKA-II对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AFP。

但是在酒精性肝硬化、闭塞性*疸、肝内胆汁淤积或者使用华法林、头孢烯类抗生素的患者中,PIVKA-II会由于维生素K摄取或循环障碍导致异常升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注意。

病例展示

患者一:男性,59岁,慢乙肝病史16年,年开始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治疗。年患者因乏力、纳差尿色加深就诊,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肝S4、S5及右后叶多发低密度结节,较大者大小约2.9cm×1.9cm。后续患者进行了2次TACE治疗,年肝癌复发后又进行了肝动脉化疗和放疗。该患者在肝癌诊治的过程中,AFP持续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而在初诊时PIVKA-II表达阳性,TACE术后开始下降,年肝癌复发时再次升高,化疗放疗后再次降低,提示PIVKA-II在肝癌早期诊断、手术疗效和预后监测中均可发挥明显的作用。

患者二:男性,79岁,年8月无诱因上腹痛,外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影像学提示伴有淋巴结转移。年8月31日到我院行化疗栓塞术。年复查发现全身广泛转移,锁骨、肩胛及全身骨转移。患者行放疗治疗后三个月发现肝内转移伴腹水产生。患者在我院的影像学提示:肝S4、S8内见一肿块影,边界清楚,大小约8.6cm×9.7cm×5.5cm,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且呈“快进快出”型;肝内另见多个类似信号及强化的小结节,较大者直径约1.2cm,考虑肝细胞癌。

该患者在肝癌诊疗过程中,AFP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CA-升高和PIVKA-II异常升高,在肝癌复发转移时升高更明显。患者AST轻度升高,γ-GT明显升高,但是γ-GT水平与PIVKA-II水平无相关性,考虑患者PIVKA-II的升高与肝癌有关。该患者病情重、肿瘤恶性程度高而肿瘤外肝内病理改变轻微,AFP始终不高,提示PIVKA-II对肝癌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作用,但同时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对PIVKA-II的机制研究以明确其对肝癌诊疗的关联。

患者三:男性,43岁,慢乙肝肝硬化,肝癌切除术后30个月,病理提示肝细胞癌(中分化)。年2月手术,其后进行了3次TACE和3次脾动脉栓塞。患者转氨酶正常,仅有轻度胆红素升高,AFP和PIVKA-II在诊疗过程中均未见升高。PIVKA-II未见升高是否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患者四:女性,81岁,因间断上腹痛4个月入院,诊断为梗阻性*疸、胰腺肿物。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内可见一不规则肿块影,累及胰腺头、颈、体部,肿块边界不清,大小约5.1cm×2.9cm×4.1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低强化。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胰腺腺癌。患者HBV和HCV感染的标志物阴性,CA-和CEA明显升高,同时PIVKA-II也明显升高。对该患者进行开腹探查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现血清γ-GT、总胆红素和PIVKA-II均明显下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PIVKA-II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梗阻导致维生素K吸收异常所致,临床上值得大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微课堂赵秀英教授血清标志物P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