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口罩的5种错误用法,大家当心
TUhjnbcbe - 2020/12/17 14:04:00
白癫病有治吗 http://pf.39.net/bdfyy/zqbdf/170908/5683025.html

医院消化内科健康讲堂第讲

口罩的5种错误用法,大家当心

疫情持续到现在,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不过,眼看就要返工,家里的口罩却屈指可数。

可怕的不是口罩少,而是口罩用错,让稀缺资源白白流失。

为此,我们整理了戴口罩最容易犯的五个错误,帮你避坑,不再浪费。

1、戴“漏气口罩”

很多戴眼镜的人都有类似体验,一旦戴上口罩,眼前就雾蒙蒙。

其实,眼镜起雾就说明一个问题:口罩没戴好。

由于口罩上方没有贴合,呼出来的气体都跑到眼镜上,而外界的病*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也进到口罩与脸颊之间。

正确做法是,戴口罩时多做两步:

按按鼻子,贴紧下巴,越严实越好。

2、戴口罩不分正反

口罩其实是多层结构,以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共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本来呢,人呼出来的气体比较潮湿,而内层与口鼻接触,正好能吸湿保持口罩干燥,能阻挡病原体。

如果戴反,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就湿了,口罩潮湿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正确的方法只要记住两句话:

有颜色的面朝外,没颜色(白色)的面朝内。

3、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则为病*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

如果忘记洗手,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原本用来阻挡病*细菌的口罩,却成了疾病的传播者。

正确的摘口罩方法,记住两点:

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拿住挂耳绳取下即可(类似上图所示)

脱下口罩后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不摘口罩

4、口罩喷洒酒精或高温蒸煮

最普通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也是多层结构,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而外层之所以能阻水,是因为借助了液体表面张力。最常见的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阻水材料,就是荷叶,水珠落在荷叶表面不会散开吸收,只会形成水珠滑落。

口罩外层也有类似的阻水效果,如果用大量酒精或高温蒸煮处理口罩,会导外层材料变性,对水(血液、唾液)的阻挡能力下降,口罩的过滤功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其实,只要不是去过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可以循环利用的口罩不必消*。

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可循环使用的口罩,直接晾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或存放在清洁透气的纸袋里即可。(纸袋方便打孔透气)

5、去哪里都戴着口罩

2月5日国家卫健委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戴,什么时候可以不戴了。

毕竟口罩珍贵,且用且珍惜。

来源:丁香园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

高春燕

主任医师

工会主席

消化内科副主任

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保健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交大二附院进修;临床工作23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专利1项。

专业擅长: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他食管、胃、肠、肝、胰腺等多发病、疑难疾病的诊治;胃、单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腺瘤、早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滑肌瘤等肿物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空肠营养管内镜下放置术、EMR术、ESD术、胃柿石碎石术、内镜下止血术、尼龙绳联合EMR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Barrett食管氩气刀治疗术等内镜诊疗技术。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罩的5种错误用法,大家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