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国药动保rdquo推荐
TUhjnbcbe - 2021/4/13 0:13:00

摘要

试验旨在探索对仔猪床进行加温处理以及采用定时饲喂的方式的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肠段黏膜形态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从而为确定断奶仔猪适宜的饲养温度和科学的饲喂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头,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1):28~30℃的仔猪床加温处理组;2)23~25℃的低温对照组(炉火暖气管道舍内加热);加温处理组和低温对照组中又根据不同的饲喂模式分为每天6次定时饲喂组和自由采食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经过14d的试验之后,在每圈仔猪中随机抽取1头,屠宰后取样检测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结果表明:加温饲养组(28~30℃)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对照组(23~25℃)(P<0.05)。加温饲养组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和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2因子的互作效应表明:加温定时饲喂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自由采食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由结果可知,28~30℃的加温饲养组以及定时饲喂的饲喂模式有利于仔猪的肠道黏膜形态的改善,有益于肠道的发育和健康。

关键词

舍内温度;饲喂模式;小肠黏膜;肠道健康;断奶仔猪

饲养温度对猪的体感舒适度、动物福利、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水平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黏膜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仔猪对各种养分的消化吸收能力。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肠壁厚度是衡量肠道健康和肠道发育的重要指标。有关仔猪小肠绒毛生长发育的研究证实,仔猪的断奶应激(Cera等,;)、日粮更换(王猛等,)和肠道环境等因素影响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形态。断奶仔猪的肠道黏膜形态与其消化机能有着密切关系,断奶应激对仔猪小肠绒毛和隐窝形态的影响,包括小肠绒毛萎缩,脱落,长度减少,隐窝加深,从而引起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造成仔猪生长受阻。饲养管理因素影响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陈代文的研究表明每天饲喂5次对仔猪肠道损伤最轻。因此,仔猪断奶后采用适宜的饲养温度和饲喂模式可能是减缓仔猪断奶后的应激影响,促进消化道的发育,增强肠道消化吸收养分的能力,从而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的有效途径。试验旨在研究对早期断奶仔猪床进行加温处理以及采用定时饲喂的模式能否改善仔猪不同肠段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从而找出有利于断奶仔猪肠道消化功能的适宜的饲养温度和饲喂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采用2×2因子设计(见表1)。饲养温度的2个因子为:1)28~30℃的加温处理组,除炉火加温外另有红外线加热器和电热板加热;2)23~25℃的低温对照组(炉火暖气管道舍内加热);为炉火加温。饲喂模式的2个因子为别为每天6次定时饲喂组和自由采食组。研究仔猪床加温处理和和定时饲喂模式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加温处理组预试期2d,正式试验期为14d。

1.2试验动物和日粮

21日龄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头(杜长大),公母各半,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每个重复组饲养于同一栏。试验日粮的组成成分及营养水平见表2。

1.3饲养管理

封闭式猪舍,漏缝地板,环境条件良好。试验猪舍在舍的中间悬挂温度计,每日早、中、晚3次检测舍内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持温度恒定。自由采食组料槽中不断料。定时饲喂的时间为:6:00、9:00、12:00、15:00、18:00、21:00。饮水器自由饮水。做好猪舍彻底消*、猪只驱虫等工作。遵循其他常规的饲养管理程序,猪舍湿度及通风等均满足要求。环境卫生条件良好。

1.4样品采集

试验结束当天早晨9:00屠宰取样(屠宰前正常饲喂)。从试验处理组的各重复组中随机抽取1头仔猪。颈静脉放血处死,打开腹腔,立即结扎胰腺管、幽门瓣和回盲瓣,迅速取出胰腺、胃和小肠。胰腺和胃称重后放入液氮中速冻。小肠被分为三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它们分别被结扎后称重(肠重+食糜)。在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近端、空肠远端1/4处、回肠中段用利剪取下近1cm肠段,迅速放入备用的固定液中(甲醛mL;蒸馏水mL;NaH2PO44g;Na2HPO46.5g),摆匀,待做组织切片。

1.5肠黏膜形态学指标的测定

将取好的肠道样品制成肠道组织切片。具体处理程序包括:修剪、水洗、脱水、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和伊红染色。将肠道组织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取图并拍照,放大倍数为,在肠道组织切片上选取10个典型视野(绒毛完整、走向平直),观察肠绒毛和隐窝形态变化,用MoticImagesAdvanced3.0在40倍下观察,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视野最长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两者比值。

1.6数据统计与处理数据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舍内温度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舍内温度对断奶仔猪不同肠段肠道形态的影响见表3。高温饲养组(28~30℃)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饲养组(23~25℃)的仔猪(P0.05)。高温处理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比低温处理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高大约25%。高温处理组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低温处理组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另外,高温处理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低温处理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P0.01)。

由表3可知:加温饲养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对照组。加温饲养组仔猪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5)和加温饲养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1)。

2.2定时饲喂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饲喂模式对断奶仔猪不同肠段肠道形态的影响见表4。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1)。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比自由采食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高大约35%。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后段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另外,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P0.05)。

由表4可知: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自由采食对照组饲养的仔猪(P0.01)。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定时饲喂的仔猪空肠后段隐窝深度显著高于自由采食对照组饲养的仔猪(P0.05)。

2.3加温饲养和饲喂模式组合因素

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加温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不同肠段肠道形态的影响见表5。加温定时饲喂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自由采食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断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低温定时饲喂组和高温自由采食组空肠后断的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另外,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有低于其他处理组的趋势(P=0.06)。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

仔猪各组的空肠后段黏膜形态见图1、图2、图3、图4。

3讨论

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仔猪早期断奶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业中重要的生产技术。但是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尚未完善,易造成仔猪消化功能和屏障功能紊乱,肠道绒毛高度下降,隐窝深度加深,因而造成仔猪消化道消化吸收面积减少,进而影响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徐春兰和汪以真,)。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反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状态,绒毛变短表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隐窝深度反映了小肠上皮更新的速度,更新过程减慢,则隐窝变浅。隐窝变浅表明肠上皮细胞成熟率上升,分泌功能增强。肠壁变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断奶应激和饲料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仔猪肠道形态发生的负面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仔猪消化和吸收功能紊乱(Pluske等,;Li等,)。Li等研究证明,断奶后1周的仔猪饲喂豆粕组的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奶粉组(P0.05)。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发现,断奶后1周豆粕组的仔猪绒毛短而宽,而奶粉组绒毛,圆而且较细。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这种不正常的肠道变化会逐渐得到改善。Li等同时也发现,仔猪在断奶后5周(56日龄)时,豆粕组和奶粉组仔猪肠道形态差异并不显著。仔猪肠道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小肠黏膜表面绒毛及微绒毛的形态变化直接反映了动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小肠正常的绒毛结构能有效地保障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在肠道长度和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绒毛越长,密度越大,则吸收表面积也越大。肠道隐窝是肠细胞分裂最活跃的地方,肠绒毛顶部脱落的上皮细胞即由隐窝细胞向上移位而代替。隐窝变浅,表明细胞的成熟率上升,分泌功能强。徐凯等发现:持续低温会降低断奶仔猪的饲料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并增加腹泻率。因此持续低温可能会对仔猪肠道的发育和消化机能有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23~25℃的舍内温度对于断奶仔猪来说属于低温应激。导致肠道发生了应激反应,使小肠结构和功能将发生了损伤性变化,出现绒毛萎缩、隐窝加深现象,这将会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并可能出现腹泻。适宜的舍内温度和饲喂模式将有助于降低肠道应激,维持好的肠道黏膜形态,保持肠道的健康,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腹泻率,提高生产性能。

4结论

23~25℃较低的舍内饲养温度能引起断奶仔猪肠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肠黏膜损伤,肠道功能障碍。而28~30℃加温饲养则能够促进断奶仔猪肠道黏膜的生长发育。每天进行6次定时饲喂的断奶仔猪比自由采食仔猪更能维持较好的肠道黏膜形态。适宜的饲养温度和饲喂模式有利于改善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维持肠道健康。为断奶仔猪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和合适的饲喂模式将改善仔猪的消化性能从而促进仔猪生产性能和抗病力。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2期“生产管理”栏目:P-(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国药动保rdquo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