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在岳发荣主任带领下,大力发展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新业务。特别在今年得到中组部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我院的王红博士大力支持和帮助,我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开拓思维、积极进取、抓住机遇,不断学习引进国内外最新的内镜微创技术、加强科研学术建设,大力提高我院消化内镜诊疗水平,让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快速发展,使消化系统疾病疑难和危重患者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极大造福了普洱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
10月12日,中华医学会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培训班暨普洱消化高峰论坛、普洱市医学会消化医院隆重举行,活动期间,来医院首次开展了消化内镜手术直播演示。
(图为王红教授使用超声内镜进行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教学演示)
超声内镜可应用于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并可较准确的诊断消化道早癌,为早癌的内镜下切除提供保障。对于进展期的消化道癌可进行较准确的术前TNM分期,以便于制定手术方案或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超声内镜对于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及壁外淋巴结的肿大诊断较准确,优于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
附(示意图)
李初俊教授与科室团队全力合作,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顺利为一位胰腺头部高度怀疑肿瘤占位患者完成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并最终病理确诊淋巴组织增生疾病,排除了疑似恶性肿瘤的诊断。该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EUS-FNA)是一项穿刺技术,主要用于黏膜下肿物(上皮下肿物)、弥漫性的食管或胃壁增厚、胰腺实性肿物、胰腺囊性病变、纵隔病变、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来源不清的淋巴结、胆道恶性肿瘤等的诊治。基于内镜超声检查可发现消化道周围数毫米大小病变的优势,并通过对病变进行穿刺从而行细胞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性质、组织学来源和病理学特征,从而为后续治疗决策的拟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
(图为李永强教授演示内镜下结肠ESD术,神一样的技术:ESD技术让消化道早癌灰飞烟灭!)
ESD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细胞还处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变时就把它彻底剥离出人体组织。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那么ESD技术就是在癌细胞这颗老鼠屎还没有没煮进汤里(深入人体组织器官)时就发现它并剃除它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通过ESD可完整的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孙大勇教授10分钟内顺利完成鼻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附(示意图)鼻胆管引流术(ENBD)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鼻胆管置入胆管合适部位,最后从患者一侧鼻腔引出,达到对胆管阻塞部位或病变部位以上胆汁引流至体外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我院消化科团队联合全院各相关专业学科不断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立足普洱、辐射周边,使患者不出市便能享受方便、快捷、高质量的诊断及先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也让更多绝望中的患者看到希望,重获新生,享受美好生活!
文/图:消化科王文超
编辑:李晓玲编审:李晓玲曾峥查明
设计:张建波校对:曾峥查明
投稿邮箱:pesrmyyx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