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病例回顾
——腹部
汇报人:庞钰凝杨娃韩笑
指导老师:江凌
病例1
李x波,男,57岁,无*疸、纳差、乏力,声像图如下:
检查所见
胰头形态、大小正常,胰管无扩张
胰体尾交界处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1.5*1.8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CD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胰尾部可见低回声,大小约4.8*3.0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挤压脾静脉,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胰尾周围见多发淋巴结,较大者大小0.9*0.5cm,结构不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结论:
胰腺体尾交界处结节及尾部低回声--性质待定,Ca?请进一步检查
胰尾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性?
PET-CT
胰体及胰尾代谢活跃病变;
左侧颈总动脉局限扩张伴代谢增高,主动脉弓上壁局限性代谢活跃灶;
T4、5椎体前方软组织增厚伴代谢增高;
——以上病变倾向炎性可能大,结缔组织病全身累及?淀粉样变性?建议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活检除外恶性
病理
(胰腺占位)穿刺:送检胰腺组织,腺泡及导管明显萎缩,间质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大量淋巴、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目前IgG4阳性细胞数量尚不足以诊断IgG4相关病变。免疫组化结果:CK混(萎缩导管+),IgG4(散在细胞+),IgG(+)
病例2
孙X,男,40岁,声像图如下:
检查所见
肝内可见多发低回声,回声不均,大者位于肝左叶胆囊床旁,可见无回声区,大小约7.0×7.2cm,边界清,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
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胰管无扩张。胰尾可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3.3×3.0cm,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结论:
胰尾实性结节伴肝内多发实性--性质待定
病理
1#(胰体尾+脾)结合常规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胰腺腺泡细胞癌,大小3.5*2.5*2.5cm,可见脉管内癌栓,未见明确神经侵犯,脾脏见癌累及,胰腺后表面、胰腺前表面未见癌累及
脾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
2-4#(肝S2段)(肝S4段)(肝S6段)可见胰腺腺泡细胞癌转移。周围肝脏组织呈脂肪变性
5#(肝五段)送检肝脏组织中未见癌转移,另见单纯性囊肿一个
6#(胆囊)慢性胆囊炎
另见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
肿块型胰腺炎病理成因:
腺体内的局限性炎性水肿、蜂窝织炎、出血坏死灶、慢性炎症纤维化以及慢性胰腺炎的复发等
亦有研究认为当胰腺某一个部位纤维化的程度严重时,则可在相应部位形成肿块样
胰腺癌的病理成因:
胰腺肿瘤细胞增殖形成肿块
二者关系:
文献报道5%原发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胰腺癌,14%胰腺癌患者最早期表现为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症变化可能与胰腺癌有一定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处于一定病程阶段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从临床角度较难与胰腺癌鉴别
郑蓉,张丹,孟焱,等.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8(7):-
下期预告--大胆猜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