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疗动态PETCT系列病例分享一
TUhjnbcbe - 2022/7/5 16:24:00
北京根治痤疮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312/8740651.html

日前,我院核医学科正式投入使用PET/CT,经过一段时间临床应用,为全面梳理典型病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拓宽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的诊疗思路,我院核医学科将以“病例分享”形式,定期进行推送。

01

病例回顾

患者女性,52岁,主因腰部疼痛不适,伴低热20天,最高体温38℃,可自行退热。当地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肾恶性肿瘤(淋巴瘤?腹膜后来源肉瘤?肾癌?)侵及肾周、腹膜后伴腹盆腔淋巴结多发转移。实验室检查:ALT76.8u/L↑(参考值7-40u/L),AST.3u/L↑(参考值7-40u/L),GGT54.8u/L↑(参考值7-45u/L),HGBg/L↓(参考值-g/L);肿瘤标志物CA.68↑(参考值<35),β2-MG.42↑(0-)。既往史无特殊。为明确病情进行18F-FDGPET/CT检查。

图一

图二

图三

02

检查所见

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向左侧膈脚延伸,向下达第5腰椎水平,CT值39Hu,边界欠清,包绕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门区结构,PET显像可见不均匀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9.5,邻近胰腺受压向前移位。左肾形态欠规则,体积增大,肾实质正常结构消失,肾盂扩张,PET显像可见多发结节样放射性浓聚,SUVmax9.5。左侧肾上腺及输尿管显示不清。右侧肾上腺、右肾及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胃左动脉区、门腔静脉区、腹主动脉周围、肠系膜间、双侧腰大肌内侧及左肾筋膜后可见多发结节,边界欠清,部分融合,CT值42Hu,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9.5,大者约32mm×19mm。双侧髂血管走行区可见多发结节,CT值33Hu,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16.9,大者约37mm×22mm。

03

检查意见

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肿物,PET显像可见不均匀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左肾形态欠规则,体积增大,肾实质正常结构消失伴肾盂扩张,PET显像可见多发结节样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左侧肾上腺及输尿管受累。腹膜后胃左动脉区、门腔静脉区、腹主动脉周围、肠系膜间、双侧腰大肌内侧、左肾筋膜后方及双侧髂血管走行区多发结节,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淋巴结转移伴盆腔积液。综合以上考虑:①淋巴瘤伴左肾受累②不除外肾癌伴多发转移,建议穿刺再检。

04

最终病理诊断

腹膜后肿物穿刺:侵袭性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型倾向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生发中心来源;肾肿物穿刺:淋巴组织增生活跃,建议随诊。

05

病例相关知识及解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结缔组织、肌肉、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等,恶性多见,不易发现,多数肿瘤发现时已较大。PET通过显示病变部位的代谢水平而更易发现病灶,CT可以对病灶实现精确定位,显示病灶的结构变化,而PET/CT结合了PET和CT两种影像学技术,可行多平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大大提高了PET/CT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且PET/CT可筛查全身各组织器官,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肿瘤,对诊断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多将其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我国以后者多见,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研究表明,PET能够发现淋巴瘤患者小于1cm的病变淋巴结和正常大小的器官受累。目前,18F-FDGPET/CT已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霍奇金淋巴瘤等侵袭性淋巴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其早期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18F-FDGPET/CT还能更好地发现淋巴瘤患者罕见部位的结外病变,例如肾上腺、周围神经、胰腺及前列腺等处的病变。而临床上如患者缺乏可触及的淋巴结病变时,还可以通过18F-FDGPET/CT定位指导病理活检,利用18F-FDGPET/CT可以进行代谢显像和解剖定位融合的优势,更准确地选择活检的部位。本病例为典型的以淋巴结浸润为主要表现的腹盆腔淋巴瘤。淋巴结浸润是腹盆腔内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可以单纯淋巴结浸润为表现,也可伴发表现。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膜后、双侧盆壁及腹股沟,散在分布为其典型特点(图1、2),也可融合成团(图3)。淋巴结大小1-3cm最常见,密度较均匀,钙化、囊变及坏死少见,肿块较大者可以坏死,也可包绕推移大血管,邻近器官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包绕大血管时,可形成所谓的“三明治”征。18F-FDGPET显像中不论大或小的受浸润淋巴结常常表现为18F-FDG的异常摄取,所以18F-FDGPET/CT可以更灵敏地提高淋巴结浸润的检出率,可以准确分期及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淋巴瘤18F-FDG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版)[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41(3):第-.

[2]Constantin,A.,etal.,APrimaryRetroperitoneal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AChallengingDiagnosis.Currenthealthsciencesjournal,.44(4):p.-.

[3]Jeon,Y.W.,etal.,Prognosticimpactofinterim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inmantlecelllymphomapatientstreatedwithfrontlineR-CHOP.BrJHaematol,.(6):p.-.

[4]张文延,蔡莉,王颖.等.18F-FDGPET/CT对结核性与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天津医药,,45(2):-.

来源

核医学科

编辑丨*委宣传科

投稿邮箱丨xck

.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疗动态PETCT系列病例分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