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下,胃,是人体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器官之一。
可能有人会有所不屑,自诩为“铁胃”。其实,胃是非常脆弱的。
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消化道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多数的胃肠疾病,其实都是我们不经意间的习惯导致的。消化科医生提醒,这9件伤胃最深的事应该避免!
吃东西趁热吃
很多人吃东西惯趁热吃,长期这样会使食道和胃黏膜发生慢性损伤,引发癌变。
此外,烧烤、火锅等过烫食物,也容易诱发消化道的病变。
进食太快
如果进食过快,食物又没有煮烂或者进食黏稠食物,容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扰乱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节律,胰腺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消化液,会导致胃胀不适,甚至是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胰腺癌。
纤维摄入不足
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防止便秘,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
并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纤维,像大麦、豆类、燕麦等也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也能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
情绪不稳
胃肠道可以说是最大的“情绪器官”,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心理刺激十分敏感。
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等情绪会出现食欲不振、反酸、烧心、便秘等症状。
缺乏锻炼,运动量不足
长期缺乏锻炼,运动量不足会导致食欲减退、胃动力不足,容易诱发胃、结直肠炎症和肿瘤。
保持胃肠道健康,可以让自己多动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每周锻炼3~4次即可。
多人共餐
我国很多时候没有分餐的习惯,很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聚会时提倡使用公筷。
饮酒过量
根据临床观察,约有1/3~1/2的胃癌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尤其是喝白酒为主。
我们知道,酒精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长期反复刺激的黏膜,就会导致慢性炎症,最终为肿瘤发生埋下祸根。
滥用药物
生活中,有些人一有个头疼脑热,就乱吃止痛药、消炎药。殊不知,这些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
因此,不要自行胡乱服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换药、增减药量,应当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